第二十三章

其次致曲。曲能有诚。诚则形。形则著。著则明。明则动。动则变。变则化。唯天下至诚为能化。...

第二十二章

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。能尽其性,则能尽人之性。能尽人之性,则能尽物之性。能尽物之性,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。可以赞天地之化育,则可以与天地参矣。...

第二十一章

「自诚明,谓之性;自明诚谓之教。诚则明矣;明则诚矣。」...

第二十章

哀公问政。子曰,「文武之政,布在方策。其人存,则其政举;其人亡,则其政息。」「人道敏政,地道敏树。夫政也者,蒲卢也。」「故为政在人。取人以身。修身以道。修道以仁。」「仁者,人也,亲亲为大。义者,宜也,尊贤为大。亲亲之杀,尊贤之等,礼所生也。」「在下位,不获乎上,民不可得而治矣。」「故君子,不可以不修身。思修身,不可以不事亲。思事亲,不可以不知人。思知人,不可以不知天。」「天下之达道五,所以行之者三,曰:君臣也、父子也、夫妇也、昆弟也、朋友之交也。...

第十九章

子曰,「武王、周公,其达孝矣乎。」「夫孝者,善继人之志,善述人之事者也。」「春秋,修其祖庙,陈其宗器,设其裳衣,荐其时食。」「宗庙之礼,所以序昭穆也。序爵,所以辨贵贱也。序事,所以辨贤也。旅酬下为上,所以逮贱也。燕毛所以序齿也。」「践其位,行其礼,奏其乐,敬其所尊,爱其所亲,事死如事生,事亡如事存,孝之至也。」「郊社之礼,所以事上帝也。宗庙之礼,所以祀乎其先也。明乎郊社之礼,禘尝之义,治国其如示诸掌乎。」...

第十八章

子曰,「无忧者,其惟文王乎。以王季为父,以武王为子。父作之,子述之。」「武王缵太王、王季、文王之绪。壹戎衣,而有天下。身不失天下之显名。尊为天子。富有四海之内。宗庙飨之。子孙保之。」「武王末受命,周公成文武之德。追王太王、王季,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。斯礼也,达乎诸侯大夫,及士庶人。父为大夫,子为士;葬以大夫,祭以士。父为士,子为大夫;葬以士,祭以大夫。期之丧,达乎大夫;三年之丧,达乎天子;父母之丧,无贵贱,一也。」...

第十七章

子曰,「舜其大孝也与!德为圣人,尊为天子,富有四海之内。宗庙飨之,子孙保之。」「故大德,必得其位,必得其禄,必得其名,必得其寿。」「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。故栽者培之,倾者覆之。」「诗曰,『嘉乐君子,宪宪令德,宜民宜人。受禄于天。保佑命之,自天申之。』」「故大德者必受命。」...

第十六章

子曰,「鬼神之为德,其盛矣乎。」「视之而弗见;听之而弗闻;体物而不可遗。」「使天下之人,齐明盛服,以承祭祀。洋洋乎,如在其上,如在其左右。」「诗曰,『神之格思,不可度思,矧可射思?』」「夫微之显。诚之不可揜,如此夫。」...

第十五章

君子之道,辟如行远必自迩,辟如登高必自卑。诗曰,「妻子好合,如鼓瑟琴。兄弟既翕,和乐且耽。宜尔室家,乐尔妻帑。」子曰,「父母其顺矣乎。」...

第十四章

君子素其位而行,不愿乎其外。素富贵,行乎富贵;素贫贱,行乎贫贱;素夷狄,行乎夷狄;素患难,行乎患难。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。在上位,不陵下;在下位,不援上;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。上不怨天,下不尤人。故君子居易以俟命,小人行险以徼幸。子曰,「射有似乎君子。失诸正鹄,反求诸其身。」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