划拨土地是什么意思
生活常识
2024-04-22
划拨土地是什么意思
划拨土地是指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,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、安置等费用后,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。划拨土地的特点是无使用年限,且土地使用者拿地时无需缴纳土地出让金。划拨国有土地不能转让、出租、抵押,如果需要将划拨土地进行交易,必须经过国家土地管理部门的批准。
划拨土地房产过户流程有哪些
1、提出申请
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,需将房产转让的,转让方需要向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书面提出申请。
2、办理出让手续,缴纳出让金
转让方向所在地市、县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,经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,到土地所在地的市、县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,并按照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。
3、办理不动产权证
将土地出让后,房屋交易双方应持原房屋所有权、土地使用权证到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转让变更登记手续。
划拨土地使用权有什么特点
1、行政行为性
相关法律规定:划拨土地是指县级人民政府依法批准,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、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土地交付其使用,或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。
2、无偿性
划拨土地使用权由政府批准产生,在交纳征用补偿安置费后就可取得土地使用权,不需要向国家交纳出让金和签订任何合同。只需进行登记确定土地使用权范围,并表明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。
3、无期限性
依照相关法律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的,除法律、行政法规外,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。土地使用权是有期限的,住房用地70年,到期后有偿使用。
本文来源于互联网由网友投稿或第三方发布,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与本站无关。本站仅提供网络技术服务,对文章的原创性及内容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需与本网联系的,请与站长联系进行删除。
上一篇:
杭州户口买房条件是什么
下一篇:
房产遗嘱公证需要准备哪些材料